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jWi-VDebdGGANYG4TxGag
一道道复杂难懂的公式,在老师的笔下被演算拆解。一章章晦涩佶屈的知识点,在老师的讲解中被梳理清晰,用灵动数字做珠子,保险知识做算盘,精算人的生命价值,这便是周艳丽副教授的课堂——《寿险精算》。

《寿险精算》课堂
寿险精算,生命之险
新中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从复苏、发展到繁荣的阶段,精算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成为保险业中枢的过程。寿险精算以人为本,用以分析人们生老病死的风险,在保险产业的定价、创新以及风险管理、价值优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艳丽老师的《寿险精算》,是精算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传授精算行业的基础核心知识,通过学习精算理论和掌握精算技术,帮助学子建立精算思维,学会使用精算知识和精算技术,解决与人身保险相关的产品定价、准备评估、风险管理等问题,使同学们在学生阶段便树立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张畅恩同学表示:“周老师的知识储备丰富,知识底蕴深厚,逻辑思路清晰明确,总能灵活地将难题分解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也为我们未来的精算道路打好基础。”
周艳丽老师授课

精算不易,巧“算”难关
对于学生们来说,《寿险精算》的一大难关便是“算”,对于周艳丽老师来说,课程的一大难关便是如何教会学生们去“算”。由于课程中涉及到概率论、数理统计、生存分析等数学知识,而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又比较薄弱,数理背景不强,对精算十分畏惧,往往对着书本和案例便是头脑空空,一筹莫展。对此,周艳丽老师专门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数理公式推导,详细讲解每一道公式的由来与发展。同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同学们课上携带电脑进行实操,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计算过程的由来。“平时打好基础,上阵才不会输。” 每次课后,周艳丽老师便会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实操演算。同时,对于全英文教材的阅读障碍问题,周老师也细心地将每一章的知识点为同学们总结归纳。针对具体知识点不懂的部分,建立学习小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
梁玉婷同学表示:“这门课程运用数理知识将未知的、不确定的数据变成已知的、具体的期望值,巧妙而又神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所启发,要做好风险保障,统筹资金,合理理财,尽早做好未来规划。”

扎根国土,守本固元
寿险精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精算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人身保险业面临的一个个现实问题。比如“生命表”,这是帮助寿险精算技术施展的重要工具,生命表的编制、修订、更新都是重要基础工作。在保险业恢复之初,中国并没有自己的生命表,在当时我们借鉴日本生命表出了许多问题,由此意识到光靠借鉴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中国人保受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编制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人身保险经验生命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后续也修订了第二套、第三套生命表,而伴随着第三套生命表的完成,我国成功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也适合中国被保险人的生命表编制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经验数据库。最新的生命表也得到了国际评审的认可,具有极高的国际权威性,为国际行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周艳丽老师表示,尽管现在精算类课程遵循国际精算标准,学生们所上课程都得到了英国精算师协会的认证,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自己的中国精算师。对此,在课堂上,周艳丽老师会为大家推荐相应的中国教材,将国际势态与中国国情并重,要求学生们既懂国际化的行业规则,也要懂中国的具体情况。周老师希望通过课堂上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回顾,帮助学生们了解行业,了解国情,不断增强同学们文化自信,将来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周艳丽老师恪尽职守,为学生们保驾护航。虽然每节课上都在讨论人类生死的话题,但周老师更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工作价值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当中去,并为之不懈奋斗,做有民族担当的时代新人。

周艳丽 副教授
20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