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课程聚焦 > 正文
课程聚焦

    课程聚焦

    【课程思政】创业管理:培育创新意识 弘扬创业精神

    时间:2021-03-12 11:33:26  作者:李柳、田永乐  点击:

    编者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宣传中心推出“课程思政”专题栏目,报道学院“课程思政”立项建设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师生读者搭建一个了解和共同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平台,促进交流,更好地推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大格局。本期报道我院《创业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创业”二字早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字眼。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双创以鼎新推动革故,促进了“放管服”等改革,成为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抓手。

    “如何理解创业?”“如何理解创业精神?”

    “如果发现选学创业管理的同学绝大多都没有创业打算,那么,创业管理课程应当传递给学生什么理念、什么技能呢?”

    2020年,经济与管理学院《创业管理》课程被评为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课程主讲教师肖磊介绍说:“创业管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塑造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优秀品格,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价值引领:可以不创业,但不能没有创业精神

    “你可以不创业,但一定要有创业精神!”这是肖磊在第一次课上就重点强调的核心理念,也成为学生对《创业管理》课程最为深刻的印象。打破大多数人眼中只有开公司、办企业才叫创业,才需要创业精神的观念,课程通过促进学生对创业理论的学习和创业实践的领会,强化价值引导,指引学生重新审视创业精神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创业精神融入未来的成长发展中。

    基于此,教学团队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课程以创业活动的基本过程和逻辑为主线,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游戏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研讨、案例解读汇报以及商业计划书路演等,激发团队精神、训练创新思维、增强实干能力、锻炼提升创业素养。

    肖磊认为,“立足过去,新中国的建设是一种创业;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一种创业。”五十年代开垦北大荒、八九十年代启动载人航天工程等等,在重重困难中涌现出的无数奋斗者,他们身上勇于牺牲、敢于创新、胸怀全局、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中国人如何从零开始,白手起家。这是创业,创新中国的业;这是创业精神,由无数人用血汗凝铸与传承的中华民族的创业精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本质是人人都要有创业精神。创业是少数人的事,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但是人人都要有创业精神。企业的诞生与发展需要创业精神,国家的建设更需要千千万万人民的创业精神,时代需要,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个体都需要。

    第一次课后有学生感慨道:“以前我一直以为创业就是建立企业,创业精神自然也就是那些企业家的专有名词,现在才发现远不止于此。”肖磊谈到,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像创业者一样思考和行动,如此才有能力真正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将是21世纪引领型人才的重要特质。

    多元教学: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创业管理教学团队认为,课程思政不在于思政元素的多少,而在于触动学生内心,在于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围绕课程建设目标,课程组设计了“价值引导、育人于教、内容渗透、多点支撑”的思政建设思路。

    一方面,课程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前提,引导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讲授大学生创业时,着重强调青年大学生应有的使命与责任,教育学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不仅关注商业价值,更需关注社会价值。

    在教学中,团队积极开发案例,通过情节打动学生,避免机械式的大水漫灌。用俞敏洪在北京一间10平米的破屋中开始创业,于寒风中喝二锅头贴小广告的故事阐述创业的坚持、包容和团队精神;用樊建川不惜投入巨资,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创立建川博物馆,通过一个个藏品展现个体生命温度,“提高历史像素”的创业情怀与担当。

    此外,还不断挖掘成电杰出校友事迹。肖磊说:“课程思政固然要高屋建瓴,但同时也应该接地气。学校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和许多优秀校友资源的价值释放还存在一定空间,让同学们感受身边实例,对他们的激励也更大。”讲创业机会的选择时,援引丁磊校友在大学时紧跟技术前沿,热衷读科技期刊的故事;讲解创业资源时,以迈普创始人花欣校友为什么选择进军银行网络领域为例进行解读……努力讲好创业故事,讲好成电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大力开展视频建设,以教学视频辅助课程教学。自制任正非与华为的教学视频,讲述任正非的成长故事和华为企业的发展变革,通过视听深化学生对矢志奋斗不渝,勇担时代责任的认识与感知。有学生看完视频后说:“老师提到了华为2018年提出的新愿景,我立即百度了一下,内心由衷地为华为愈挫愈勇、不屈不挠的企业精神点赞。不经艰难困苦,何来玉汝于成,华为的创业精神值得骄傲,更值得学习。

    作为面向全校的核心通识课,学生覆盖范围广,个体差别大,肖磊时常询问同学们的意见,在交流中不断改进授课形式。为了找到贴合课程内容且生动鲜活的案例,常常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而最后能放到课件里的却又很少,肖磊认为这是值得的,不仅学生受益,每次讲课时自己也会有新的收获与感想。面对优秀的电子科大学子,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为此,课程团队持续不断地“储能充电”,对课程内容进行迭代和升级。

    立德树人:锻造优秀品格,涵养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创业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工作便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启发者、示范者的作用,对学生施加正能量,为他们“赋能”。

    无论是王东升力求解决中国的“缺屏”问题,创立京东方并使得中国进入自主生产液晶显示屏的时代;还是孙亚芳在华为生死存亡的关头,果断开启步履维艰的自主研发改良之路,致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又或是通过校友故事,让同学们加深对“大气大为”的成电校训精神的理解,目的都在于让学生体会个体、企业与国家命运的密不可分。

    除了从成功的创业案例中讲述创业精神,创业管理教学团队还挖掘了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进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我们不回避创业失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为此,我们给学生播放了‘归来的沙克尔顿’视频,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相信学生观看后,内心一定会有所触动。”肖磊介绍说。

    在《创业管理》的考核上,注重对学生“干中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起草商业计划书,通过小组分享案例等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程学习。其中部分同学的商业计划书还参加了“电子商务三创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肖磊谈到:“虽然现在还停留在商业计划书的构想阶段,但同学们努力结合专业所长,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类社会痛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想法也让我们看到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创业管理》课程学生商业计划书

    创业管理教学团队认为,无论学生未来创业与否,都需要有创新的眼光,创业的精神,这门课的重心也不在于教学生如何去创业,而是让学生懂得何为“有干、有为、有担当”,创好自己的人生之业,努力建好民族的复兴之业。肖磊说:“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点燃学生的希望和行动的星火,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相信终有一天,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