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k4xXE20AZfdZ4l-UeO2g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西边,伫立着一座研究生教学大楼——文添楼。清晨,阳光轻抚下的文添楼,陆续迎来了精神饱满的研究生们。在文添205教室中,同学们提前抵达课堂,准备开始《保险理论研究》课程学习。
理论先行,实践左右
刘云燕同学说:“刘冬姣教授极具个人魅力,她的授课方法也具有个人特色,无论是教授本人,还是课堂内容,都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令人受益匪浅。”正如刘同学所说,刘教授的确是一位魅力非凡的人,整齐的头发,得体的妆容,大方的衣着,和善的笑容,端庄的举止,时时如此,让人印象深刻。同学们被刘教授优雅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目光和思维都紧随老师,在老师悉心的教导下,集中精神学习知识。
在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上,刘教授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保险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与个人生活、企业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密切相关,学习保险理论应密切联系实际。在这一点上,刘冬姣教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行合一”发挥到极致。正所谓“真理的长河里流淌的是实践的汗汁”,研究生们作为这门课堂的受用者,已经具备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此,刘冬姣教授首先为同学们勾勒了保险理论研究的框架,将本科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帮助大家梳理理论脉络,厘清研究思路,指导研究团队,培养同学们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刘冬姣教授一方面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引导同学们运用基础理论结合社会实践开展研究,尤其是结合保险市场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比如面对今年的新冠疫情,她指导同学们从疫情的风险管理层面,分析保险的应对,鼓励同学们开放思路,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掌握分析问题方法,培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政相融,实现价值
刘冬姣教授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她强调,任何理论都是无法脱离现实独立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她鼓励同学们,运用专业理论服务于社会,关注保险领域相关政策的变化。事实上,保险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必然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她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内保险业务曾经停办了20余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内保险业务自1979年恢复以来,已有40余年的时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冬姣教授强调,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关联,保险的行业政策也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保险理论和开展保险实践的过程中,同学们必须要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据宏观政策的要求,探索保险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路径。
同学笔记
刘冬姣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从风险管理角度,关注时事,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关注社会治理,关注民生。针对新冠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她从社会治理层面分析政府对疫情的有效管理,引导同学们探索运用保险管理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让同学们认识到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管理作用。保险行业如何改革,让保险回归保障功能,全方位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她指出应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创新保险产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对风险管理的需求;针对新冠疫情,加大保险服务的力度;同时,保险作为服务行业,也更应提升服务意识。在强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使保险真正全方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课堂ppt及同学课堂展示
刘冬姣教授长期以来,兼任了湖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常委,武汉市政府参事等多个社会职务,十分注重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经济社会。课堂上,她用自身服务社会的经历,给同学们作出了示范,要求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业务能力。她在分析人身风险及其管理的过程中,整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维元素,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注重了解同学们的人生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人身风险,并将所掌握的人身风险的相关理论服务于寿险业。当代,同学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知识。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认识到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现实意义,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丨刘冬姣教授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