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84qDAFNkviO4abcF6fKg
穿过教学楼的回廊,走进二楼最尽头的一间教室,同学们端坐于这里,认真听课、记录,这就是曹勇老师的《国际金融专题》研究生课堂。
小班级,大能量
作为研究生课程,《国际金融专题》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明亮的教室中,同学们分坐为三组,便于学习交流。
《国际金融》是一门较为成熟的课程,它是较早开设的财经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有着完整的授课体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国际金融》课程教研实力,在全国处于拔尖水平。
在研究生阶段,向纵深发展的教研式学习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曹勇老师针对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小班级”进行了教学改革:第一,是对同学们在本科生阶段学习到的基本知识进行拓宽与加深,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面;第二,是培养同学们更高的学术素养,教授他们学会借助更高级的理论和更复杂的模型,不仅能够掌握基础概念,更能够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曹老师会经常与同学们互动,并逐步引导大家深入思考。”曾志余同学十分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国际金融专题》
此外,曹老师在课前,会提前发放课件,让同学们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预习准备,还会与大家分享相关的学术论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扩展视野,掌握更多研究方法。小小的教室里,热闹却不杂乱,每一位同学都在曹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以学子为中心的多彩课堂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曹勇老师一改“教材有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模式,尊重学子个体表现,认真考虑同学们的偏好,以学子为中心,教学内容围绕学子们的全面发展服务。因为《国际金融专题》的每个课程模块,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为课程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课前,曹勇老师总会与同学们进行沟通,询问同学们希望在哪一方面深入学习,想要了解哪些领域的知识,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子的兴趣相结合,以此了解同学们的喜好偏向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曹老师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
另一方面,在确定课程内容之后,曹勇老师会为同学们悉心准备课题资料与相关论文、报道,发动学子参与课题研究和讨论,鼓励同学们自由组队分工合作,分析研究课题,并依次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学术观点。曹老师鼓励同学们大胆表达并对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进行专业点评。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本科教学阶段,国际金融是一门开放的经济学课程,只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但在研究生阶段,对当下的现实问题,光从理论的角度阐释显然是不够的。作为研究生,学习《国际金融专题》需要学子们,参考分析更多相关学术性、实践性研究论文,并加以验证、实证。曹勇老师希望将这门课程能从宏观的、纯理论的、纯经济学的层面,上升到微观的、实操的、并带有管理学哲思的新高度。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逐渐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曹老师希望学生们的视野能够随着祖国的发展从过去的封闭状态转向开放状态。
国际金融是一门专业课,从学科本身特点来看,经济学课程大多建立在西方现实基础之上,通过一些概念范畴、系统化理论,逐步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而这些“科学”在其他国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理论上也是自洽的。
图 《国际金融专题》课堂
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国家融入世界以后,我们便是知识的消费者,然而,当这些“科学”运用到中国中,再优美的模型都可能同中国的现实不相磨合,当理论与现实不吻合时,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寻找原因?是应该违背现实改造自身还是修正理论更甚至于建立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将科学推送到了哲学的高度,这是关于自信的自主判断,是关于道路的自主选择。曹勇老师希望在课程中讲授一些纯粹的市场条件下成立的经济学原理,去更好地解释中国的现实,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的国际视野下树立中国自信,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为更好的建设伟大祖国而服务。
经济学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门社会科学,而非纯应用科学,金融学科的发展变动方向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曹勇老师理解学生们在学习中会有压力,但是老师也期望看到同学们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去开阔视野,学习更广博的知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刻关心国内国外重大事件,能够有为国家发展建设做贡献的信心与能力。
20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