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南京大学】有机融合,润物无声——“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课程思政建设体会

    时间:2022-01-12 09:23:04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原文链接:https://jw.nju.edu.cn/77/b1/c24774a554929/page.htm

    “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是南京大学通识课,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用英文授课。该课程在全球化语境下结合西方批评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从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核心价值思想出发,讲授20世纪以来西方重要批评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课程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为导向,以“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能力”为理念,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和提升其参与国际学术对话的水平。

    一、融通中外,突显比较视角,实现话语方式转变

    课程在讲解西方理论概念时融入中外比较视角,既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理论概念,又通过中外比较增强文化自信。课程从语言层面入手,通过典型语汇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西方话语的政治敏感性和理解力,使其深刻认识西方对中国所持态度如何体现在文学作品、大众媒体、影视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西方理论时关注和辨别语义意识形态性。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考察西方文明进程,使其认识到文明不能简单地划分优劣,而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选择,需在交融中互生发展。同时,课程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指导学生阅读萨伊德的《东方主义》及其论述,批判地阅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和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等论著。

    二、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研究型教学,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帮助学生在了解西方批评话语的同时,批判性地加以借鉴与运用,培养他们表达思想、判断、鉴别价值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让他们基于中国国情开拓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增强其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在实践层面,通过系列作业、课后问答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等批判性思维与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涉及西方话语及其意识形态立场时,梳理一系列概念名词和话语词汇供学生讨论,配置相应的阅读文献供其开展样本分析。譬如,比较分析新批评代表人物T.S.艾略特的理论与中国文论中的空灵说,比较西方接受美学思想与王国维“三境界”的异同,解读中西女性文化,从中国经典《道德经》思想反观西方解构主义学说等,以此突破由外输入为主的知识传递课程模式,实现中英两种语言的跨界思考,将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融为一体。

    三、以史为鉴,言说当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课程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精选原文著作,引导他们进行研讨,着力培养其言说中国的传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融入中华元素,使学生在言说西方人文精神的同时,学会用英文表达中国价值取向。课程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中国哲学、社会思想,构成中西思想家对话的坐标系,通过穿插解读《论语》《中庸》等中国经典及其海外传播状况,对比分析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的理论,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事业中涌现的新的理论概念,适时加以介绍,鼓励学生用英文了解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此外,在世界历史反思层面,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西方列强蹂躏中华民族的创伤认知,通过中外比较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赋能,激励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励志。

    杨金才教授评阅学生论文

    “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由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杨金才教授主讲,团队成员包括徐蕾教授和但汉松教授。杨金才教授立足教育教学实际,通过课堂讲授、课外实践、教材编撰、论文发表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新时代外语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获南京大学“师德先进”个人奖。作为国家级一流英语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杨金才教授带领该专业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多措并举,多策并施,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德育才教学体系。2021年,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获评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外国语学院)

    2021.12.8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