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厦门大学新闻网,原文链接:https://news.xmu.edu.cn/info/1020/37218.htm
【课程名片】:《航空航天材料概论》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课程以培养兼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工科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思政育人目标,将航空航天材料的知识传授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深入挖掘航空航天技术及材料研发过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立志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课程团队主讲教师为张志昊助理教授,成员由张业教授、庄逸熙副教授、周花高级实验师、韩佳甲助理教授、张英干实验师等组成。从2016年开课至今,《航空航天材料概论》深受学生喜爱,并于2019年入选厦门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计划。
“使命”与“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
“大家知道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故事吗?而出身贫寒的冯如先生又是如何凭借自己的钻研和努力,成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呢?”《航空航天材料概论》的绪论篇,张志昊老师以两位“航空人”的故事引入,以他们为榜样,引导课堂上的青年学子传承励志精神,书写奋斗人生。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国家战略,以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制造强国方略为高校实施“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培养兼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工科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新使命。青年人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主讲教师张志昊在课程之始就对学生们提出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期望,在尊重学生理想的基础上,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与祖国和人民同行的时代使命。
课程团队的老师们表示,“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在知识传授与培养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把握思政,树立信念,重视基础,扩展视野,强化素质,贴近生产,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将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守正”与“创新”,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以实践能力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为核心,培养创新性人才” 是《航空航天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坚持不懈的飞天探索到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举世瞩目的中国航空航天工程、大科学装置巨大成就,从报效祖国可歌可敬的两弹一星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院士、邓稼先院士到新一代埋头苦干、勇攀科技高峰的材料学家卢柯院士、地球物理学已故专家黄大年教授,从太行、昆仑等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到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是《航空航天材料概论》课程团队深入挖掘的鲜活教材。在讲授航空航天材料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课程积极融入爱国主义元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意识,坚定科技报国信念和创新创业理念,树立为祖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张业教授认为:“课堂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结构、需求特点和接受习惯等进行科学的设计”。比如,针对选修《航空航天材料概论》课程的文科专业背景学生,在平时课堂提问与最终考核上设置独立题目,避免了文科专业背景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差异导致的专业壁垒,通过多学科学生互助交流打通学习障碍。再者,课程在知识传授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探索、企业走访、翻转课堂等智慧教学模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材料学科的特点融合,在锻造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职业素养与爱国情感的基础上,感受真材实料的独特魅力。除此以外,课程建立了无障碍反馈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困难,从而实现教学问题及时发现与纠正,通过快速调整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为最终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思政教育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养成的润滑剂,在学习航空航天材料知识中春风化雨地传递信仰、播种信念、阐发价值理想与追求。
“老师风趣幽默、充满活力的授课方式以及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乐趣。印象最深的是纸飞机模型以及马达飞机的制作,原来一个小小的纸飞机也包含着许多空气动力学和物理学的知识,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这种感觉在我了解到飞机的原理以及亲手制作之后有了更深的体会。”2018级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张新颖同学在课后反馈中这样写道。
“船帆”与“船舵”,培养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
在材料学院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线上线下互动、团队协作、模型制作、实地参观等多样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真材实料,激发专业兴趣,涵养家国情怀。
在6S管理背景下的制作飞机实验课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团队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行善政、教书育人”助力“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强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磨砺坚强的意志、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通过集中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载体和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在总结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及时修订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充分挖掘课程蕴涵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让“新工科”人才培养所提倡的产学研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下的企业走访与学习交流
2018级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林丽君同学在提交的课程论文中这样写道:“与传统严肃的理论知识性课堂不同,张老师的每一堂课都从当下时事热点的讨论开始,一下就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在讲课过程中也经常使用丰富而具体的案例,从鸟类飞行到现代飞机,从中国古代火箭到现代导弹,从嫦娥奔月到载人航天,同时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让我们在趣味中学习航空航天材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除此之外,这门课程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小组讨论、制作模型、PPT展示等多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这比我以前上的任何一堂课的教学形式都要丰富,让我在更多元的体验中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航空航天的通识教育知识。”2018级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黄民焕同学认为收获很大,“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航空航天材料概论》培养学生具有共通的价值取向、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磨炼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和有效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担当意识、良好道德情操、富有同情心的社会公民。这门课提高了我很多方面的能力,我强烈推荐大家选它!”
2020.7.3
作者:材料学院 张志昊 教师工作部
责任编辑:张夏 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