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pIF6UHn3LSN3LdiMO3bZA
风险无处不在,如何学好保险知识,做好风险管理?保险产品纷繁复杂,怎样进行合理配置?走进余洋副教授的《保险学》课堂,在余老师的引领下,正确认识风险,合理做好保险规划。
找准“灯芯”,照亮前路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充当着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保险学》也是保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余洋老师从风险、风险管理以及保险的理论认知入手,详解保险业务运作过程,指导同学们探讨运用保险管理风险的内在逻辑,帮助学子掌握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保险在服务社会治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应对灾害事故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在课程中,余洋老师会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保险的基本原理和种类,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帮助同学们无论是作为保险消费者还是保险职业人,都要学会管理风险。进而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和保险产品的功能配置保险,做好合理规划。张晨阳同学表示:“余洋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有趣,老师会为我们列举许多案例,也会用其独到的见解为我们讲解专业知识。”深层次来说,余洋老师站在学科的高度,讲解这门保险学课程,通过保险业的发展和现代保险金融的比较,在横向和纵向中帮助同学了解保险学的内涵。
《保险学》教材与课件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余洋老师十分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余老师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每次讲解完一章的知识点,余洋老师都会认真询问同学们的课堂感受,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同时,余洋老师也积极与学生们进行课堂互动,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鼓励同学们结合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保险问题,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第一节课时,有很多学生联系老师表示对保险感兴趣,提出将保险与当前人口老龄化、疫情防控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作为选题进行研究。对此,余老师给予同学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也承诺会为同学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任文同学表示:“余洋老师非常有活力,总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也是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习到可以通过保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风险还未发生时提前做出准备,增强风险管理,成为一名为自己和他人的未来负责任的公民。”汤韫慧同学也说道:“之前我对保险的了解比较薄弱,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了保险体系,对未来职业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保险可以概括为中国的一种中医思想——“治未病”,通过风险预测防患于未然。而这一特点体现在价值层面,则可以表现为互助性,因为保险本身就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险抵御机制,我们能够通过保险学的学习了解整个社会。
余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知识的教授,也注重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培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升新时代社会治理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风险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治理中,风险管理的理论支撑、制度安排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论知识运用于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坚定“四个自信”,深化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强化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以扎实专业技能投身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余洋老师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争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新,有风险意识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余洋 副教授
20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