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天津大学】思政引领 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时间:2023-04-24 11:00:28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天津大学新闻网,原文链接:http://www.tju.edu.cn/info/1026/6727.htm

    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你们手中,希望大家有强国有我的青春担当,要朝着正确方向争做模范,努力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929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围绕立天大志 做奋斗者2022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到近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到天津大学在127年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历程,到就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榜样,杨贤金激励天大人要立天大志,成长为有本领、有底气、有自信接过民族复兴接力棒的时代新人。天津大学是同学们成长的沃土,会提供最好的平台,创造最好的条件。

    开学第一课是天津大学不计学分的金课,不仅书记、校长讲,还有院士、杰出校友讲。讲党和国家的奋斗发展史,讲天津大学的传统和品格,讲学科和行业的发展与需求,讲百余年校史中校友们的不懈奋斗……这是天津大学思政教育中的一环。

    十年来,天津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胸怀国之大者,办好大思政课,踔厉奋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夯实育人根基

    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天津大学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倾力打造思政金课;与此同时,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政课与思政工作、课堂与课外、思政课与党建工作的三个贯通

    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长征是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这样的壮丽史诗究竟是怎样谱写出来的?讲到红军的胜利来自于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来自于崇高的革命理想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程斯宇讲授的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近年来广大青年学子竞相追捧的网红党史课。

    这门课是天津大学用制度和情怀打造思政金课的折射。

    近年来,天津大学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计划,构建了提升思政课质量的系列制度化措施,如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建立健全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等,目前已建成三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努力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建成天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入围教育部首批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了一个中心引领三位一体全覆盖三部曲实践为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加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面向本科生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等10余门思政类校任选课。

    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青年教师的马理论研究和思政课授课水平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如青年教师栾淳钰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评审中获得特等奖,而打造色香味俱全的思政课,做一名善育人,能科研的优秀人民教师也成为他一生的追求。如今,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5岁以下教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9%

    天津大学实施了思政课授课小组制改革,探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研讨的有效途径,教学模式入选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制定了《天津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构建起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课程育人体系、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创新育人体系、师德师风+课程思政的标杆示范体系、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始终想着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讲被学生记住的课,这是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刘艳丽对自己的要求,而她也一直奉行知行合一的思政育人理念,由她领衔的《电力系统基础》获评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天津大学,已经有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除刘艳丽老师领衔的《电力系统基础》之外,还有张社荣老师主讲的《结构现代设计方法》、王鹤老师主讲的《全球公共艺术设计前沿》。三位老师及其团队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与团队称号。

    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天津大学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路径,开展课程思政分类立项建设,搭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平台,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目前,学校已开展4批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培育近200门校级示范课程,其中19门课程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校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也在2021年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类15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之一。

    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还在于多股力量拧成思政育人一股绳,比如选派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课程思政;实施思政班主任制度,推动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一、二课堂协同联动,和学工部门一起建成50余门思政类课外教育实践课程和一批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等等。

    三全”“五育搭建育人大厦

    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9年,天津大学设计了一栋育人的大厦,并浪漫地这样描述它:屋顶是中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梁就是天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八柱就是德育铸魂计划、智育固本计划、体育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劳动教育淬炼计划等一系列攻坚计划;地基就是以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为基础保障。同时,这座大厦还需要有阳光,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当年,天津大学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实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随后出台的《天津大学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意见》为这栋育人大厦描绘了设计效果图。

    有了设计图,接下来便是细化施工图和建设样板间

    学校党委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基础上,细化责任分工,梳理形成工作台账,明确了8大体系280余条目标任务。同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将实践经验固化为制度成果,截至目前,出台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相关文件21个,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相关文件14个,形成“1+N”制度体系。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教育部试点高校天津市试点学院校内试点学院+精品项目培育多层次的改革创新工作体系。天津大学在校内设立了3个试点学院开展精品项目立项,遴选两批96项精品项目进行经验推广。天津大学兴学之路社会实践项目、《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等分别获得教育部2020年、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支持;化工学院荣获2020年天津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实效奖;学校10项育人成果获评2021年天津市三全育人优秀案例……

    如今,在天津大学的校园内,往往是不经意的一瞬,就能感受到这栋育人大厦带给校园的活力和美丽。


    新工科的课堂和毕业设计中,学生们眼睛里闪烁的星星和老师们欣慰的笑容,让学习成为一件心潮澎湃的事;未来三十年颠覆性创新创想大赛中,一个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总能引来大佬们的惊叹与赞赏;周末音乐会,无论是露天小舞台的演唱会还是礼堂内的协奏曲,总能引起唱和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劳动实践基地,认领责任田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作,并和同学朋友分享劳动成果;操场上奔跑的身影跃动着青春的活力,青年湖粼粼的波光中一艇龙舟破浪而来,素拓场上同学们默契的配合诠释着齐心协力的威力……


    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将大学校园的活力与美丽定格在每一位天大人最好的青春年华里,给与他们奔赴更美好未来的勇气与底气。

    一组数字给这幅正在建设中的蓝图做了注脚:周末音乐会已坚持千余场,吸引了数十万人次;已建成艺术与美学类通识课程85门,每年5000余名师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问卷调研表明,大一、大二年级的本科生每周锻炼平均3次及以上比例由改革前的20%提升到64%;全校本科生劳动教育类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5门学院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获评第二课堂品牌金课,建立校内外319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劳动教育实践200余场,覆盖学生5000人次;全天候开放学生综合创新实验室,建立68个校企实践基地和9个校企实验室,连续四年面向大一全体学生开展科创逐梦训练营,建设学习实验中心……

    为了让阳光照亮整栋育人大厦,天津大学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明确将育人导向融入人事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院级单位绩效考核,明确各岗位育人要求,引导各类教职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育人工作上;近年来,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总结凝练形成《天津大学师德公约》,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静康,全国最美教师陈予恕,全国师德楷模杨敏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2022年的金秋新学期,天津大学730名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较强的教师有了新身份:师友导师。这是天津大学从本学期开始实施的师友计划,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所学专业,手把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师友计划目前已实现4618 名本科新生全覆盖。

    课内课外讲好育人大思政课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天津大学黔程无忧实践队来到贵州省山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师生们走进大山实地走访调研,并通过用当地楼上古寨夜校”“贵运社区夜校等平台开展了5批次夜校课程,用一盏盏小夜灯照亮大山深处的致富路。

    像这样的社会实践队,天津大学每年都有千余支、万余名师生参加进来,一同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每年的学生假期社会实践项目的主题都是精心设计的。引领学生重温红色历史记忆”“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青年成长”……近年来,师生社会实践中的明星课程明星实践队越来越多,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实践课堂中来。《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实践》入选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寻访总书记足迹兴学之路筑梦乡村扬帆计划等一批实践项目形成品牌。如,兴学之路品牌通过完成五个100”——建立100个实践基地、建立100个梦想教室、开发100个扶贫产业项目、开展100次教师培训、一对一帮扶100名留守儿童,从其积贫积弱的根源出发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医说医实践队、益路援昌实践队等获评全国最佳实践队,近年来累计百余支实践队获评市级及以上奖项。

    事实上,在天津大学,思政课第二课堂到广阔天地,到学生宿舍。

    天津大学自2015年起实行本科生住宿书院制,在宿舍楼内开辟出多个书院,小规模、多场次开展思想引领主题活动,让思政课在学生生活中得到延伸。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2020年,结合本科生大类招生培养试点改革新设置天工”“文津”“瑞恒三个书院,推动全校书院建设改革升级。2020年和2021年又分别完成北洋园校区和卫津路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将党建、团建深入学生社区,定期开展党团班学习交流活动,打造青椒驿站”“知行讲堂”“文津讲坛等社区育人品牌。2021,天津大学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也成为天津大学青马工程的依托基地之一。近年来,学校加强和改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针对性地构建学校-学院-班团支部三级培养体系,通过“5+1+N”5个校级培训班、每个学院一个特色培训班、N个支部学习小组)帮助广大青年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金东寒描绘了新天大人的奋进姿态:在科学研究和各类科技赛事中探寻科学真理、展现青春风采;到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欣赏秋季的红叶,给大自然颂诗奏乐;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支教团,给大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跟随北洋合唱团登上国际舞台,把歌声唱给世界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珍惜和利用天大为你们搭建的各类平台,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全球胜任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长为无愧今天使命担当、不负明天伟大梦想的天大人!则是这所百廿学府对青年学子一代代的托举。(撰文 本站记者刘晓艳)


    2022.10.5

    (编辑 刘晓艳 张佳丽)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