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北京交通大学】《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抽样

    时间:2023-11-28 10:42:31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原文链接:https://weixin.bjtu.edu.cn/wap/news.html?id=3719120&mpid=187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将推出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案例,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本期推出的是: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信号与系统》(教学团队:陈后金、彭亚辉、李艳凤、薛健、魏杰、侯亚丽、周涛)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抽样

    完成人:陈后金 彭亚辉 李艳凤 李居朋 陶丹 周涛

    审核人:陶丹

    01  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简介:我们已进入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科时代,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相关专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该课程主要阐述信号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以及信号与系统的作用机理。该课程具有原理深厚、方法多元、应用广泛等特点,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启发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熏陶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名课程、名教材、名团队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该课程囊括了各类国家级课程称号(图1),获评国家级十二五十一五规划教材,获评首届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首届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以及北京高校优秀育人团队。

    1 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示范引领,为推进全国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头组织成立了覆盖全国50多所高校的信号处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牵头撰写了全国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设了该课程的中文和英文MOOC,选学人数约30万。编著的教材发行20多万册,被全国200多所高校选用。应邀在全国性教学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20多次,在40多所高校做专题报告。

    案例简介:

    该案例的教学内容为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抽样,处于课程教学的中间阶段,紧随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主要阐述为何要进行信号抽样、信号抽样的理论分析、抽样定理的本质内容、抽样定理的工程应用,其为连续信号的数字化分析与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撑,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而信息化的基础是数字化。信号的时域抽样正是阐述信号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架设了现实的模拟世界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为信息化和智能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讲内容的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

    了解信号的时域抽样对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理解信号时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原理和本质内容;

    掌握实际工程应用中常见信号的时域抽样方法。

    能力培养:

    能运用信号抽样定理,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通过启发式、案例式、探究性教学等,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查阅资源和在线学习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价值塑造:

    通过修正的抽样模型和发展的抽样定理,熏陶学生的探索精神;

    通过分析信号抽样中精度与效率的关系,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

    通过信号抽样在通信和列车控制的应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02  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重塑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抽样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了该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无痕融合思政元素,熏陶探索精神,启发辩证思维,厚植家国情怀。

    重塑教学内容,熏陶探索精神: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因此,课程组科教融合,重塑教学内容。在国内外同类教材中,修正了信号抽样的模型,揭示了抽样定理的本质内容,拓展了抽样定理的应用范畴。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正确对待得失,启发辩证思维:在信号抽样过程中,抽样间隔较大,则可能造成信号精度降低;若抽样间隔较小,则可能造成信号处理效率减低。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抽样间隔,正确处理精度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增强民族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基于信号抽样定理,阐述了其在4G信号抽样以及铁道控制信号识别等方面的工程应用,展现了我国在通信和高铁领域,从跟随到引领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强国有我的家国情怀。

    03  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根植课程特点,提炼思政元素,思政铸魂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入脑、入心、入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协同推进。

    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的契合点,思政理念无痕地贯穿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突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前沿性和先进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同频共振,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工程应用,潜移默化地将爱国情怀、科学素养、辩证思维、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浸润教学全过程,实现育智与育德的有机融合。

    思政能力与专业水平同步提升,名师引领,课程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共建资源,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促进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实践

    本讲内容将综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性等教学方法,以及在线教学资源,按照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的内在逻辑,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路径,引导学生由内化为,进而付诸于,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特点,提炼课程思政元素,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本讲内容介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域抽样定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的重塑,言传身教,融情入理,熏陶学生的科学精神,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由于本教学案例涉及连续与离散、时域与频域、理论与应用等诸多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仍需优化,进一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思政元素提炼与融入方面仍可进一步完善,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方面也需进一步探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线上线下协同教学的效果。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修炼与教学交流,努力成为四有好教师,久久为功,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2.1.19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