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fm6ZTkKpm_vjyDtByH8CA
“张老师的讲解让我学会了,怎样在压力下更加积极地生活。老师有趣的讲解,对我的学习生活有很好的指导!”这是学子对张晓涵老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真切感受。
关注现实,以学子需求为导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以提高学子心理素养为目标,以增强学子主观幸福感为重点,并最终通过“学以致用”得以落实和体现。
张晓涵老师介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独特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将心理学知识系统、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同学们。另一方面更强调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和内化。然而,传统的讲授方式,很难实现此目标。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全体老师精心构思,反复打磨,根据不同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心理游戏和主题活动,知识获取和情感体验双措并举,提高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何在强压力下调节情绪?如何在恋爱中保持健康心态?怎么面对考试焦虑?……张老师通过有趣的心理小测试、细致入微的讲解、丰富的案例分析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帮助同学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张老师在授课
刘思伟同学介绍道:“张老师的课,每次都让我们觉得很开心!”张晓涵老师致力于调动课堂积极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心理情景剧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让同学们在互动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践行知识,收获友谊,收获快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教育不仅在育人,更在成人,培养优质的人才,必须塑造健康的灵魂。《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必修课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做幸福、平和、堪重任的新青年
“做一名幸福、平和、堪当时代大任的新青年”,张晓涵老师常向同学们传达这一理念。后疫情时代,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可能性,大学生面临内卷的同时,也要看到机会与可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帮助同学们在不断变化中,认识自我、把握自我,保持乐观进取的积极心态,主动接纳自我、他人和社会。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阶段,面临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任务,其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全方位提升学子心理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张晓涵老师期待同学们认清新时代,实现新使命,作出新贡献。在成事、爱人、忍辱中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做一个幸福的人。期待同学们正确认识生命的苦难、生活的磨难,宠辱不惊,崇尚奋斗,做一个平和的人。
课堂PPT
同学们认真听讲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愈发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本课程的任课教师主体是一线辅导员,他们贴近学子,了解学子,热爱学子,将思想引领融入心理课课堂教学,课上课下联动,既关心学子心理健康素质提升,又致力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张晓涵老师在课程设计中融合时代特色,结合青年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情景体验等方式创设生生交流、参与和感悟的学习空间,以课程教学、朋辈互学的形式,激发每一个个体内在价值与生命活力。
图|张晓涵老师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