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上海财经大学】敦煌女儿“三击掌”走进《博弈与社会》课堂——基于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的课程思政案例建设

    时间:2021-09-07 14:41:08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原文链接:https://econ.sufe.edu.cn/2b/56/c6905a142166/page.htm

    4月13日晚,上海沪剧院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上海财经大学艺术中心上演,该剧将“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甘肃大漠半个多世纪的精彩人生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樊锦诗将自己的大半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莫高窟,抒写着一个文物工作者质朴与伟大的理想信仰。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弈与社会》课程思政项目负责人夏纪军老师看来,“该剧中富含诸多思政元素,不同课程可以从不同视角挖掘合适的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就《博弈与社会》课程而言,剧中的“三击掌”片段就与博弈论中公共品供给囚徒困境问题与可信性问题紧密相关。大多数学生都去礼堂观看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这一经典剧目,相对来说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在《博弈与社会》课程中,教会学生理解和分析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博弈论困境是这门课程重要的知识点之一。而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则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供给问题,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里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用张大千的话来讲,留在敦煌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无期的徒刑”,很多向往莫高窟艺术的人因为受不了这里的“苦”而最后离开。所以,当研究所老兵们看到樊锦诗来报到时,既兴奋又担忧,担心这样一个瘦弱的南方姑娘会不会又成为‘逃兵’?樊锦诗如何让大家相信自己会坚持下来呢?“在博弈论中,这就是一个如何获取可信性的问题。而‘抵押’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获取可信性的方式,比如现在很普遍的住房抵押贷款,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质’抵押,都是将自己的一项重要资产作为抵押物来获取对方的信任,从而促进合作。而‘发誓’,尤其是公开发誓,则是将我们个人声誉这种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来获取信任的方式。剧中的樊锦诗通过‘三击掌’公开宣誓自己坚守莫高窟的决心,有效地增强了同事们对她的信任。”夏老师讲解到。

    敦煌莫高窟自发现以后就一直存在人为和自然损坏的问题,守护莫高窟就成为一个关系中华文化传承刻不容缓的公共品供给问题。由于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太“苦”,如果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这就成为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人们都想欣赏和学习敦煌艺术,但没有人愿意去戈壁滩守护敦煌。课程讲到这里的时候,现场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了当时剧目的场景,从樊锦诗身上,可以深刻感受到信仰与时代精神的力量是如何帮助社会走出囚徒困境。可以说,正是这种敦煌精神支撑着一代代敦煌人守护敦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默默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应该学习樊锦诗身上“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精神气质。

    大型沪剧《敦煌儿女》是我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抓手和有效载体,学校注重将品读红色经典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经济学院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团队们注重将党史学习教育同三全育人理念相贯通,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专业课教学始终,同时结合课程思政案例建设工作,从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剧目入手,在讲好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将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素材,鼓励团队教师设计研发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案例,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专业课课堂,将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浇灌学生心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大学生中代代传承。

    2021.4.27

    供稿:胡倩楠

    供图:郑云峰、李京烁、夏纪军

    编审:夏纪军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