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jCqAk05w7_18Bm_LdeCXw
推开文澴206的门,见到郑弦老师青春的脸庞流露出甜美的笑容,身材清瘦,话语温柔。课堂氛围融洽,学子认真学习,这是郑弦老师的研究生课堂——《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
不一般的“年轻”课堂
《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是基于2019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一门研究生课程,衍生出来的新课目,虽然“年轻”,但课程本身是成熟的,而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郑弦老师介绍道:该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建设工程。近年来,国家推广“两新一重”,即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水利、交通等重大工程。这些项目普遍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投资额高”等特点。如果不能解决好融资问题,在项目运行中就很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项目无法维系等情况。《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则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各类项目融资模式的介绍(包括其适用范围以及可能遭遇的风险等),帮助同学们认识到选择正确融资模式对项目成功的重要性,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作好选择,奠定基础。
课程思政 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
同时,郑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青年教师,与同学们年纪差距不大。她话语风趣幽默,性格温柔随和,没有距离感,在授课过程中愿意走近学子,与大家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师生关系十分融洽。“郑老师不仅年轻,而且学识渊博,授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她在课堂教学中,会与我们分享讨论,我们都非常喜欢她。”胡晓谈及对老师的感受时,脸上洋溢着笑容。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区别于本科生课堂的“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研究生课堂更加注重于学子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学术研究奠定基础。郑弦老师的课堂偏重于启发式授课,通过案例收集,小组讨论,引发思考,让学子自主汇报、分析展示,进而了解不同融资模式的背景、成因,以及如何规避潜在风险。
作为一名年轻的副教授,郑弦老师十分谦虚自谨。郑老师认为,在授课过程中,无论以怎样的授课方式,都是教学相长,师生互补的。
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由于项目融资模式不停演化、创新,需要授课教授不停搜集最新信息,进行自我补充学习。同学们的日常作业或案例分享也会给老师带来惊喜,学子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强,只要稍加引导,在自学的过程中,也能为老师带来许多教学启发和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老师要以身作则,兢兢业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老师的教学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表达培育学子、桃李繁华的殷切心情,希望学子能够受到感染与鼓舞,认真学习,在未来也能守岗敬业。
在学习中感悟工匠精神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项目融资方式比较研究》课堂第一次线上授课。有一次课间,郑老师为同学们分享“装片式建筑”,讲解了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难度与挑战。这一贴近时事的案例,深深触动了学子的心,让大家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中国未来的工程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图 郑老师正在授课
润物细无声,郑弦老师课程氛围,是活跃灵动的。本课程的讲解对象主要包括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建设工程,其本身建设过程便有着重大思政意义。
郑老师会在课前播放《超级工程》纪录片,让同学们了解中国重大工程发展情况。通过纪录片让同学们了解到,任何一个项目,不仅仅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工程的伟大跨越历程,感悟工匠精神,认识到任何工程的建设,都是一个十分艰难、曲折、创新的过程,是无数人的心血、智慧、汗水的结晶。
图 郑弦老师
郑弦老师殷切希望同学们作为建设国家未来的工程师,能够时刻保有职业感和使命感,心系国家、心系人民、有所担当、有所奉献,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要拼尽全力,接受挑战,为祖国效力,实现人生价值。
2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