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全育人丨陈思翀:用金融数据书写中国故事

    时间:2021-11-01 16:16:26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EGaBf-X98Pz8Dm35f8Jjw

    由于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陈思翀教授的《金融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课堂采取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虽然课程后期转为线上教学,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涨。

    把握课程风向标

    《金融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是金融硕士研究生学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升学子的数据分析能力。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金融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是对传统金融学课程的补充,教学内容侧重于数据分析。从本质来看,金融行业归根到底是与数据打交道的,因此从事金融业应注重两个核心关键词:“信息”和“风险”。从事金融业相关工作,无论是在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还是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都不可避免要与数据打交道,数据分析能力是从业人员能够在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

    二是引导学子明确金融数据分析的理念和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子们利用金融数据分析为阐释现实逻辑服务,同时提高数据分析成果的分析与运用能力,并通过论文写作等方式,以阐释理论逻辑与现实表现的方式,凸显数据的价值。

    陈思翀教授通过讲授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教会学子们如何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课堂上,陈教授引导同学们学会用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写成富有逻辑的文字,并发现数据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张佳妮说:“陈教授的课堂教学,认真负责,条理清晰,幽默风趣,气氛活跃。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掌握了许多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用、高效方法,也学会了使用R语言等工具,让论文观点更加可视化,更加完美。”

    与时俱进,高效课堂

    课程建设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陈思翀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过许多困难。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金融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偏向实验性教学。它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搜集和运用重要的信息,在实战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持。但在获取数据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网络堵塞,数据库权限不足,数据内容缺乏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陈思翀教授尽可能地为同学们寻找较为完备的数据库,为学子们的学习过程尽量提供便利。

    图 线上授课

    研究引领教学,教学反哺研究。陈思翀教授每年都会对课程主题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学术前沿关注的、热门的、实时更新的主题、工具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还依据学科研究方向的新变化,对课程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和完善,在保留经典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内容。

    课上,陈教授及时关注学子们上课、学习的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课下,他辅之搭配练习,强化学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在每周例会上,他会安排同学开展讨论交流,帮助他们迅速找到并解决学习中的盲点。值得一提的是,陈教授还带领同学们开展户外活动,在繁忙的研究生生活中,大家在户外烧烤中运动和享受美食,劳逸结合。

    用数据书写中国故事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陈思翀教授会传授给同学们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并带领同学们以案例分析为依托,开展金融应用场景的数据分析操作,帮助同学们领悟学术研究中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不仅如此,陈老师还十分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陈教授时刻提醒同学们:本课程的基础内容是金融学,学习金融或从事金融行业,需要时刻与数字、金钱打交道。在学习与工作中,同学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学会如何分析数据,更要保证金融数据分析的真实性,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另一方面,数据分析是一门专业技术,陈教授教导同学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坚守底线,清楚自己的服务对象,保证数据分析的目的,必须是正义的、合法的、合规的。

    图 陈思翀教授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学子进行思想引领,切实培养学子们诚实守信,爱国为民的精神品质。陈思翀教授由衷希望同学们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同学们将金融数据分析技术与写作沟通能力融合,即把数字的真实性、客观性和讲故事的描述性、趣味性融合,讲好个人故事,讲好职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2021.7.16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