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晟:做有社会责任的专业“金融人”

    时间:2021-11-29 09:28:57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sJZRhj7YgyxUJLOtfkH6g

    树立职业标准,培养职业道德,用专业的态度培养专业人才,这就是徐晟教授的《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研究生课堂。

    在生活中思考

    实践出真知,学知识、做学问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徐晟教授认为,学习《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必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在生活中思考,结合相关案例和自身实际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领悟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内涵,培养专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

    潘彪同学说:“徐教授知识渊博,而且善于引导同学们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这门课程的内容对金融专业同学日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助益。”

    徐晟教授的课堂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老师讲解+学生案例分析展示”模式。徐教授首先帮助同学们系统梳理了相关专业知识,夯实了理论基础。随后,课堂的重心转向学子们自由展示,徐教授在关注学生个性的同时,兼顾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在学子根据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课堂展示时,他及时提醒同学们注意知识重点,把握专业核心,并对同学们准备的材料和课堂表现进行专业点评。既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引导学子深入课堂、关注生活、活用知识的目的。

    承担“金融人”的社会责任

    徐晟教授介绍道:《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课程致力于培养专业的、有道德的、高素质的金融精英。徐教授认为,作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不够的,还要深刻理解金融伦理、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才能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一份力量。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与金融市场发展息息相关,道德水平低下的从业人员,很可能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不利于行业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一方面强调引导学子正确认识金融伦理,培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子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诚信”的中华传统美德与推动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助力个人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价值观方面树立“中国标准”。

    大学教育要培养健全的人才,徐晟教授希望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走出的同学们,都能做到有才有德,能够积极承担起金融从业者的责任,既要做好本职岗位,又要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要做到“心中有戒”,善于运用“有约束的聪明”,努力发展自我,使得自己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做一个大写的、堂堂正正的“金融人”。

    图/徐晟教授

    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未来的金融从业者,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恪守职业行为标准,树立“普惠”观念,承担社会责任,做有益于行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金融人”。

    2021.7.13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