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原文链接: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173044.htm
基础力学实验是与基础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配套的实验课程,面向全校大机类学生开设,2020年独立设课。多年来,徐志敏老师与课程团队秉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原则,结合力学学科及基础力学实验课程特点,查阅大量文献、不断修改,从课程目标凝练、思政元素挖掘以及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开展基础力学实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通过言传身教、案例嵌入、历史回顾、身边故事、人文渗透等方式,聚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培植理想信念,实现价值塑造,初步构建基础力学实验课程思政体系。
言传身教——最好的课程思政
教风正则学风正。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思政教育,老师对待教学、课程、课堂的态度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团队始终遵循“育人先育己”的师资培养理念,严格要求自己、规范培养人才;团队继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强化“上好课是天职”的育人理念,坚持“不上一节水课,不让一名老师掉队”,真正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言论行为有底线、避免传递负能量。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团队
长期以来,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团队始终坚持“团队备课、集体研讨,授课心得分享”的教学传统,确保课程高质量开展;团队为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一对一”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随堂听课、梳理问题随时给予指导,保证新教师授课能力稳步提升;实验仪器自主研发,课程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为学生呈现的是一个精益求精的授课团队、一批具有自主研发主权的仪器设备、一次次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这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课程思政。
案例嵌入——培育学生的工程素养
教学过程中,团队引入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
桥梁破坏的多种模式及工程师之戒
2019年10月,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一时间成为舆情热点。教学团队借此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桥梁侧翻的原因,并引入桥梁破坏的多种模式,如风振引起的塔科马大桥坍塌、士兵正步走共振引起的布劳顿吊桥坍塌、设计不合理导致的魁北克大桥坍塌等。着重讲解上世纪十大工程惨剧——魁北克大桥坍塌案例,告诉学生工程师之戒的来历——事故发生后加拿大七大工程学院决定把亲临过事故的钢材打造成戒指,发给每年从工程系毕业的学生。这枚戒指戴在右手小拇指上,制作图纸的时候咯着手指,时刻提醒着工程师们,要严格遵守工程伦理准则和行业规范,用高度的责任感去设计安全、牢固的结构。
教学团队在从专业角度为学生解析不同破坏方式的同时,引导学生遵循专业规范,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必须优先考虑社会效益,从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底线意识。
历史回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保护学生创造力
材料力学的发展史就是人们不断用实验解决工程问题的历史。
伽利略提出的梁的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
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利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贯穿讲解整个材料力学发展史。例如,在不同时期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梁弯曲应力分布规律:1638年,伽利略认为梁弯曲正应力的分布是均匀的;而马略特认为正应力是从梁的下边纤维起沿着高度线性分布;1678年,胡克在《论弹簧》中提出梁截面上中性层的正应力为0,绕着中性层正应力呈线性分布,但这一观点并没有进一步模型化。从梁的强度理论发展史,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发展的曲折过程,也可以体会到科学家不畏权威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身边故事——鼓励学生坚守初心使命
在串讲完材料力学发展史后,学生会发现整个课程的理论基本都是国外科学家的科研发现。以提问有关原理为契机,引出教材中唯一一个我国科学家提出的理论——统一强度理论。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西安交大俞茂宏教授,他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破解了基础力学理论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使中国人创立的本土理论第一次写入了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教科书,维基百科“塑性力学”英文条目中引用的唯一一条中国人的文献就来自俞茂宏教授的著作。俞教授对科研始终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和坚持,在业界著名出版集团Springer出版了五本英文学术著作,如今仍然不顾严重的眼疾,争分夺秒地撰写专著。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和传承老一辈交大学者爱国求真、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
俞茂宏教授、朱继梅教授捐赠奖学金
2015年,俞茂宏教授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随即将所获奖金全部捐给学校,用于奖励力学优秀学生。2021年,91岁的朱继梅教授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30万元设立“朱继梅教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航天航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朱继梅教授是参与筹建西安交大应用力学专业的第一批人员,带领教研室成员建设了国内第一所力学实验室。朱继梅教授说:“这笔钱如果能帮助到孩子们,那才真正发挥了价值。”老一辈交大力学人醉心学术、甘于奉献,心系学子、胸怀天下的精神既激励着吾辈坚守初心使命,更是我们教育学生永葆赤子之心的精神宝藏。
人文渗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教育
实验教学的特点是尊重事实、严谨认真,每一步操作均能决定实验的成败。教学团队在学生操作不严谨的时候,利用苏轼的诗词:“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或者用西方流行的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使学生体会“蝴蝶效应”的原理,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范,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术观念,激发学生辩证的哲学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经过几年的探索,教学团队发现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只要过渡“足够光滑”,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共鸣,促使学生带着一种亲切的使命感学习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爱国求真、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牢记学术底线,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寓道于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础力学实验”教学团队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之以大道、启之以大智,培养国之栋梁人才。
2021.11.10
文字:实践教学中心 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
图片: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安交通大学) 教务处
编辑: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