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UxMzExNw==&mid=2709082386&idx=1&sn=167a68de89d0d648056ebd5c19f53642&chksm=bb78ab608c0f22760096678137c48523f850523a8304e6292ad9e4eea39ebf55c456e9cb05d0&scene=21#wechat_redirect
编者按
为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我们将持续推出课程思政之优秀课程案例、聚焦建设动态、特色项目展示等模块。
自2021年10月,教务处公众号已陆续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版块展播的优秀课程以及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推送宣传。近期,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展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风采。本期推出的课程为商学院刘向东教授及其教学团队讲授的《贸易经济学》。
基本情况
《贸易经济学》是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3学分。贸易经济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系之一,《贸易经济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中国人民大学持续时间久、学科积累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之一;本课程经过了前后几代教师共同努力的建设与完善,课程内容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贸易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又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贸易经济学学科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特别展示出了新时代以来数字经济下商品流通领域的创新思维和中国故事。本课程主讲人为商学院刘向东教授,教学团队包括王晓东教授、王强副教授、石明明副教授、谢莉娟教授,授课教师开发的教学案例多次获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
刘向东
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本课程是我校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传统的课程之一,入选学校“123”金课专业核心课建设项目,在呈现优质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系统建设并积累了较为深厚的思政资源,以实现成长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统一,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
本课程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逻辑,从商品流通的角度阐释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指导,逻辑体系清晰,从而能够让学生从底层逻辑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当代性,有助于实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目标。
第二 中国故事的实践资源
本课程在内容和学习材料方面关注到改革开放前后和新时代中国流通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积累了大量、鲜活的“中国故事”,这一方面可以从国家快速发展的成就中帮助学生建立自豪感;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体现出的蓬勃生命力,更可帮助学生建立起使命感和自信心。
第三 国际比较的信息资源
本课程对相关知识点的国际比较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晰了解国际热点或中国话语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形成客观、成熟的判断力和价值观,自信面对国际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
第四 行业积累的学习资源
课程团队与学界和业界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也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资源,学生有机会得到业界领袖的亲自授课或到企业学习、参访,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中国实践、中国价值的认识。
课堂现场
课程思政“N种打开方式”
《贸易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该课程在教学的课堂模式上,既保持“经济学”注重知识思想性和体系性的特征,以严格的理论推演方式引领学生关注课程的主线和重要的知识点;又体现或强调课程的“应用”特征,以实践中的问题导向和与之匹配的教学案例引领学生习得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持和分析工具。课堂模式由以下几种方式结合而成,针对课程内容不同章节的特点并结合思政目标有所侧重:
01“研究性”教学
强化基础理论的学习。在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课程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为主导,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体系性,为学生构建了本专业基础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强化基本分析工具和模型的学习,针对这部分内容,课堂主要开展“研究性”教学,建立学生系统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按体系框架和知识点安排课件,以强逻辑导向引领课堂教学。
02“案例性”教学
在结合实践教学的部分,课程内容关注中国流通业的发展过程和新时代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企业创新,讲述丰富的“中国故事”;同时,课程还通过一些知识点的国际比较,开展“案例性”教学。教师按章节内容或知识点安排案例,经济学课堂的案例教学与管理学课堂有一定的区别:管理学案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怎么做(how)”,经济学案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理解“为什么(why)”,这个特点也利于与思政内容的结合和讲解。
03“互动性”教学
“互动性”教学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
1)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学术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学习的后程阶段,学生往往已经对课程的基础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让学生组成主题小组,对后续学习的章节或有关重要主题做课堂宣讲,同时教师对宣讲内容和学生表现作点评,能比较充分地“刺激”学生想象力和学习能力;
2)课内课外的互动。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主讲教师及团队会事先明确并提供课前准备性学习内容和课后扩展性学习内容,与课堂内容结合为有机整体,其中与“中国故事”相关的学习内容会在每个学期做及时的调整或追加;
3)学生与业者的互动。课程中会邀请业内的领袖人物到课堂讲课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访。
04“数字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利用各种多媒体工具;建立课后与学生线上联系交流的方式;课程的MOOC建设和视频教学的有机衔接。
《贸易经济学》课程作为贸易经济学专业核心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课程团队秉承“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理念,注重理论基础、强调实践结合,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构建知识体系,实现了培养学生深厚专业基础、广阔专业视野、扎实专业发展能力的课程目标。
2022.4.22
文案|商学院、教务处本培办
编辑|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