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北京交通大学,原文链接:https://weixin.bjtu.edu.cn/wap/news.html?id=4049079&mpid=187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院推出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
2022年1月,本科生院已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推送宣传。近期,课程思政案例版块将陆续为大家展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风采。本期推出的是:2019年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知识产权法(A)》(课程负责人:马宁,教学团队成员:周琼、张春雨)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
完成人:周琼
审核人:朱本欣
一 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A)
授课对象: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简介:知识产权法(A)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简要介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相关的国际公约。知识产权法是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的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法理、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知识产权法(A)课程内容庞杂且更新快,体系化程度较低,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实践性特别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的内涵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掌握诚实信用原则在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价值与作用,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在具体制度中实现平衡,牢固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撰写的课程思政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中的“底线”与“红线”》被加编者按发表于《光明日报》教育版头条。
案例简介:“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为知识产权法(A)课程的引言部分,预计授课时间为50分钟,课后视频学习时间50分钟。
作为本课程的开篇,主要内容是从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史入手,从知识产权与国家竞争战略、企业技术创新、个人发展之间关系三个维度来探讨知识产权的作用。
本讲内容的学习目标包含三个层面:
1.知识习得。掌握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了解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能力培养。通过对知识产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阐述,培养学生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握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价值塑造。通过对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二 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法学课堂天然的包括思政的元素,对法学基本理论的介绍离不开公正、平等、法治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就本案例而言,课程思政元素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从被动的接受者、追随者到主动的参与者、建设者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发展迅速,用短短的30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其社会影响之大为世界之最。这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成就。
需要了解的是,最初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并非主动选择,而是在强大的外来压力尤其是美国的压力之下的被动接受。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以计划经济为主导,没有商品经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需要知识产权。随着中美的建交,中国和美国在上海签订了三个联合公报,其有一个附件——与贸易有关的附件,要求中国建立商标、版权、专利的知识产权制度。这才有了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主要知识产权制度的出台。上个世纪末,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知识产权一直是一个艰难的议题。反映在立法上,则是本世纪初主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都经历了一轮为了符合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而进行修订的过程。
2008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发布,标志着我国将知识产权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纲要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以及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确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知识产权领域这两个重要纲领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国主动寻求通过知识产权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刻的论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此外,我国还积极主动参与知识产权的全球治理,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
(二)各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国家利益是国际竞争的出发点与归宿
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各发达国家普遍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日本在二战后,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上世纪末提出知识产权立国,将知识产权作为立国之本。1979年,美国卡特政府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3年,美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其对外知识产权政策方面一直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进攻性地参与和推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例如,美国发起乌拉圭谈判,推动Trips协议的建立,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规则挂钩。美国是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
从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背景、过程和内容中可以发现,知识产权制度是一国公共政策的产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各国会从自身国情、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出发,选择最佳策略。国家利益永远是一国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知识产权与中美贸易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美国2018年发布的两版“一般301调查”报告和2019年4月发布的“特别301调查”报告利用巨大篇幅无端指责中国存在所谓的不公平的技术转让制度,以及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狭窄、保护力度不足、法律改革停滞等问题,并毫无依据地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经严重损害了美国的经贸利益乃至国家利益。这场由美国单方挑起的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以知识产权为策略工具,制造知识产权冲突,打击中国在新科技革命中表现出来的科技竞争力,以达到遏制我国崛起的目的。
在当前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下,如何使当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成为维护公平、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抓手而非对抗的工具?对此,我国首先提出、并逐渐被其他国家及联合国认可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以很好地适应于指引当代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知识产权新秩序,推动人类的和谐发展,实现全球知识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和全球争议,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三 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本案例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国家知识产权领域最新的纲领性文件和立法动态,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最新的、生动有趣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案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爱国、守法、公平、诚信等价值理念。
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以案例作为切入点,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其中,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综合运用课程平台、微信群、腾讯会议等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设置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讨论,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修养;课程讲授与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视频、论文等相关资料,实现教书育人全过程的覆盖。
(二)教学实践
本案例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观看视频两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大块:
1.知识产权与国家竞争战略
通过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在日本和美国确立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到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资源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历史、《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
通过芭比娃娃、高通公司、华为5G技术等案例,生动阐述“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的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到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3.知识产权与个人生活
罗琳的《哈利波特》:一本书成就了一个财富神话
《我不是药神》:药品专利制度与人民的健康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产权制度为天才之火加上了利益之油”,也了解到知识产权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
课后给学生提供三段视频资料:
《中国经济的短板(2009)》(https://v.qq.com/x/page/s0137chslcg.html)
《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2019)》(http://v.jstv.com/a/20190227/155123382983.shtml)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官方宣传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941662562301682&wfr=spider&for=pc)
这三段视频通过对比,集中和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知识产权在近1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在下一次课上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生动的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代入感,避免了空洞的说教;通过课后视频资料的自学以及体会的分享,使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能有一个系统的梳理与反思。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这三个维度,同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课堂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近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更深入地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更全方位地探索的课程思政的路径,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实现法学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202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