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北京理工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金融工程》

    时间:2023-03-06 10:36:24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U4MjE3Mw==&mid=2247496692&idx=1&sn=19c4f4826a3c69fdde153250bf9064d1&chksm=e829f706df5e7e10717279ff7a943c565403ecc451d7bf0c5ea22685454b3693e1b3553cc4c1&scene=21#wechat_redirect

    课程思政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为魂、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中华复兴人才为使命担当,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育人意识、融合育人资源,多措并举,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实践。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研究生院围绕“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建设目标,结合各学科特点,大力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工作;广大教师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提炼形成了一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研究生院持续展示学校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希望通过系列推送分享,供全校互学互鉴,推广交流,全面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研究生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金融工程》

    授课教师:黄璐

    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

    授课教师黄璐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常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与定价方法,培养学生应用金融理论与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金融工程思维,为将来从事金融领域的实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及金融工程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具有金融创新思维和解决金融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核心目标,以激励学生“参与式学习”为重心,深入挖掘金融工程发展历史、典型金融工程实践案例等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产教融合、虚实融合、知行融合”的路径,形成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价值体系为支撑的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示例

    示例一 金融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将我国期货经营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的农产品“保险+期货”创新金融扶贫项目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对“保险+期货+银行”模式服务“三农”、落实精准扶贫的重大金融创新案例进行讲解,以点带面的介绍国家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绿色金融等相关政策,充分体现金融工程的本质与魅力,激发学生运用金融工程相关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示例二 金融市场多元发展,彰显中国成就

    通过问题导入、内容介绍、真实数据与实例展示等方式,全面介绍和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成就,引导学生理解金融体系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启发学生主动将学科知识与国家社会发展、自身成长相融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示例三 金融风险应对,展现大国担当

    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剖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各种外部挑战,阐述中国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在党的领导下成功抵御了世界金融危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引导学生感悟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课程思政效果分析

    本课程应用效果显著,辐射范围广。课程在“学堂在线”上线三轮,选课人数超过30000人,获评北京理工大学精品网络共享课。课程组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该慕课,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教学,参与的学生每年达500余人。在2021年第三届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上进行推介,并入选“慕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典型案例。获得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该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和运行实践受到了校内外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经验,发挥了示范辐射示范作用,目前已被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单位采用。

    2022.6.10

    出品:研究生院

    图文来源:管理与经济学院

    图文编辑:陈玲、于程美智、邹敏

    图文审核:王军政、刘检华、刘欣、孙利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