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UxMzExNw==&mid=2709078904&idx=1&sn=7ca3ac69210c5389aee21aaa8f2ec154&chksm=bb78b90a8c0f301c62244edbc96cfd10a198dcc01fae1784fcbdd4ee9b665b54a1440964ebb4&scene=21#wechat_redirect
编者按
在“实事求是”探索“人大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涌现出了一系列的优秀课程和实践案例。为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我们将持续推出课程思政之优秀课程案例、聚焦建设动态、特色项目展示等模块。本期为大家呈现的是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版块展播、由社会人口学院冯仕政教授及其教学团队讲授的《社会学概论》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 冯仕政教授
社会学概论

该课程主持人为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课程团队包括黄家亮、奂平清、朱斌、陶涛、卫小将、谢立黎。该课程为社会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大一学生,共3学分,51学时。
《社会学概论》坚持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系统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将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始终保持课程的精实度和前沿性。通过多年不断实践探索,课程形成了一套以“田野课堂”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学模式。

贯彻中央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按照“田野进课堂、课堂进田野,田野与课堂有机翻转”的理念,课程组先后在河北定州、山东曲阜、浙江台州、江西弋阳、四川成都,以及北京海淀等地建立了10余个持续、稳定、制度化田野课堂教学基地,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随时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去社会实践的第一线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实际、贴近百姓,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会,在火热的生活中感悟和掌握专业知识,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收获第一手调研资料。另一方面,把在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实务工作者请进课堂,讲解他们的实践经验,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面对面切磋。

“田野课堂”致力于以“五实”即实境教学、实战课堂、实务课程、实践成果、实作友圈为基础,有力推动“田野”与“课堂”的往复穿梭和迭代翻转,高效统合和有机衔接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着力实现“三结合六循环”,即生产力建设与生产关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结合,校园与社会、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思辨与行动六对关系的良性循环,目标是培养兼有思想力、行动力和完成力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2021.11.2
文案|教务处本培办
设计&编辑|木缶、橘生淮南、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