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浙江财经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原文链接:https://sie.zufe.edu.cn/kcszjxyjzx/info/1026/1146.htm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授课专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
二、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了解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
能力目标:
应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现实增长问题,理解经济增长的逻辑,了解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思政目标:
正确认识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原因以及面临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思路:
本案例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本教案设计思路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线,在主线中穿插思政元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
思政元素设计:
序号 |
授课知识点 |
思政元素融入点 |
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简介 |
1 |
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 |
思政教学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案例无形地引入思政元素,旨在增加学生的对历史、对我经济成就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1.从历史的时间维度了解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 2.比较区域国家间的经济增长的异同,主要是欧美、东南亚与非洲等地 3.从宏观维度了解我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成就,以及与其他国家作纵向和横向比较 4.从微观案例的角度分析我国的经济成就 5.从微观案例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 |
案例分析,时间上的纵向比较与国际间的横向比较 |
经济增长首先需要向同学们介绍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然后逐一引入模型分析.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我国发展有关现实案例,帮助正确认识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可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 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讲授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思政元素在各个案例分析中引入,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培养国家民族自豪感 |
2 |
古典增长模型 |
思政教学主要体现在案例教学中,旨在增加学生的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 1.讨论为什么直到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没有获得真正的经济增长 2.引入古典增长模型的分析 3.引入历史的案例来加深对古典增长模型的理解 4.比较我国的过去与现代,从古典增长模型的角度来讲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经济成就的原因,即说明为什么我们能摆脱马尔萨斯陷阱,摆脱历史周期 |
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并重 |
经济增长内容需要讲授经济增长的三个模型,首先是古典模型,在历史的比较中自然地融入思政内容。 |
3 |
新古典增长模型 |
思政教学主要突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旨在增加学生对国家集体的认同感。 1.在经济基本事实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进一步分析现实的经济增长,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2.分析我国的劳动者素质和资本质量,以及政府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资本质量上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
理论分析为主 案例分析为辅 |
新古典增长模型是本章核心内容,本部分内容以理论分析为主,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时引入思政元素,由劳动生产要素引入国家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与投入,由资本引出国家对资本创造积累与的重视,并结合案例分析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
4. |
内生增长理论 |
思政教学主要突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旨在增加学生对国家集体的认同感。 1.讲解技术进步与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分析 2.从政策层面讲授我国政府实施的以促进技术创新与资本形成的政策 |
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并重 |
简单地介绍内生增长理论,在讲述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中引入思政元素,从政策层面讲授我国政府在这两方面的努力 |
5. |
经济增长政策 |
思政教学主要通过政策的比较来突出我国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旨在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以及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1.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从历史和世界的比较中,分析我国的经济增长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未来面对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方法 |
政策分析与案例分析 |
综合三个增长模型,更为详细地讲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并从历史和世界比较中,突出我国在政策层面的价值取向,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方向 |
四、教学实施
第一,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最后一章,需要先梳理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并引出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第二,以“西班牙人皮萨罗对印加帝国的征服”作为本章的引例,通过讲述一个历史征服的故事,提出经济增长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章内容。
导入词:大家知道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有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征服,有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造成了无数人的伤亡。一场战争的双方人数往往是不对称的,一般来说,冷兵器时代,人数是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人数越多,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比如赤壁之战。有谁知道,历史上战争双方人数最悬殊的是哪场吗,或者猜一下人数之比可能为多少……(引例的分析)……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为什么168名西班牙人能征服轻易征服人数500倍于己的印加军队,为什么是西班牙人去美洲征服印加帝国,而不是印加帝国去欧洲征服西班牙人。转化为经济学的问题,为什么现代世界兴起于西方,或者为什么中国在近代走向了衰落。
第三,开始讲述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从纵向的历史维度,横向的国际的比较,突出我国的经济成就。提出有关经济增长的五个基本问题。
导入词:我们在学习经济增长理论前,首先对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作一个了解(开始引入数据、图形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我们国家在过去的四十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经济增长率一枝独秀(此处自然加入国家、民族的思政宣传教育)。
第四,经济增长教学中思政“反向”教育实例。
导入词:尽管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多地挑战,比如我国经济质量仍然偏低……(此处引入微观案例分析)……通过上面几个案例的分析,相信大家对我国的经济质量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如何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需要在座的各位同学一起努力(对案例的总结中直接引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第五,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其中,思政元素的引入方式参照第二至第四点。
第六,课后作业以及后续的课堂展示。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
课后小组作业与课堂PPT展示,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一个有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案例,总结从政策方面分析并得出取得成就的原因
六、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思政与理论教学的无形结合。考虑到本课程是专业基础,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主要是理论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将思政元素无形地成融入教学过程,而不为了思政而思政,做到即不影响课程专业知识的教授,又完成思政教育的目标。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的无形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并且理性地了解我国取得经济成就的原因,激励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二、“正反”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方式。目前思政教育过程中尚缺乏有效的“反面”激励教育,考虑到长期的正面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本课程在实践中发现适当的“反面教育”能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大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有希望的幸福的时代。但是在经济增长的教学中采用“反面”案例,适当讲解近代史上西方崛起与东方衰弱,适当讲解中西方存在的巨大差距,让学生意识我们发展中还面临的诸多不足。通过“正反”结合的教育方式,鲜明的反差让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既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励学生为建设国家而奋发图强。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起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七、教学效果与推广
根据学生的反映,初步教学效果体现在:(1)增强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2)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对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有了更为理性正确的认识;(4)增强了建设国家的使命感。进一步地教学效果与推广有待于更多地的课堂实践。
202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