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务处,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cxMjAyOA==&mid=2247489795&idx=1&sn=55228e19d5f604c919438bb7281564f8&scene=21#wechat_redirect
编者按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持续提升育人成效,学校对第三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进行成果展示。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能够达到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升华价值观引领的作用。《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承载着搭建会计学知识框架,建立会计与财务思维逻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植根“会计人”职业道德素养的基础使命,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教学方案设计
1.梳理知识模块
将《会计学原理》课程知识归纳提炼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会计概念、起源与本质的初步认识,会计基本任务、目标以及对会计学科体系的了解;理论要点模块,包括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以及记账方法等理论框架和理论关系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方法模块,包括会计核算要素、监督机制、账务组织模式,以及会计与技术的相互促进与变革发展。
2.有机融资“思政案例”
基于三大知识模块分别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在基础知识模块,基于“四个自信”指导思想,引入我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历程;在理论要点模块,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财务造假案例,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在实践方法模块,引入会计与技术变革探讨,启发学生结合“业财融合”“共享服务”等热点话题,思考会计学科、会计职业未来发展方向。
3.强化课后巩固
《会计学原理》教材辅助3套账务处理题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引入,系统巩固课程所学内容。此外,针对课程重难点,采用微信“群接龙”方式提交课后辅助作业,提交时间设定为本次课结束至下次课前,教师能够及时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并一对一点评,促进疑难点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二、教学案例解析
以理论知识模块为例,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会计要素恒等式是培养基础财务思维逻辑的核心内容,也是《会计学原理》课程的重难点。引入经典及热点财务造假案例,中国蓝田、瑞幸咖啡、獐子岛,通过不同的财务造假案例解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尽管财务造假手法各异,但均能基于理论框架分析发掘财务造假行为,并最终受到市场监管处罚和法律惩治,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诚信执业、不做假账的会计职业道德观。
“这种记录商业交易的设计,除了能忠实表达资金来源及去处的恒等关系外,也创造了相互钩稽的可能性。倘若企业做假账,谎称回收一笔应收账款,为了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也必须同时作假,创造一笔同额的现金或其他资产。必须作假的范围因复式会计的设计而扩大,因此增加了被检测出来的机会。”—刘顺仁《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三、优秀作业展示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紧张繁忙的一年即将过去,或颓废,或激情。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严格按照各项工作流程展开工作,恪尽职守,目标明确。
四、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是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位一体”为目标导向的创造活动,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指引知识转化现实生产力的合理路径,并结合专业特色塑造不同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实践教学总结,认识到有效衔接课前预学习、课中探讨互动、课后巩固拓展及教学反馈,形成良性的教学闭环,方可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教学反思,形成教学研究论文,发表于《商业会计》2022年第2期。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