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安徽大学】“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一) 把握特殊时期教学特点 构建德智同行育人模式——《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实践

    时间:2021-04-12 09:01:45  作者:  点击:

    本文源自于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原文链接:http://si.ahu.edu.cn/2020/0417/c15496a233865/page.htm

    当前,疫情未息,线上教学成为了全国众多高校的教学新模式,这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数据结构》是我院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计算思维和工程素养培养的启蒙课程。根据安徽大学关于“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以及互联网学院具体要求,结合《数据结构》课程特点,并基于当前特殊的线上教学模式,课程在前期筹备,线上授课以及线下辅导等阶段逐渐形成了“四个一”相互支撑的教学举措。

    一、“开课前一封书信”,拉近师生的心里距离

    面对面交流授课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把老师的想法和情绪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促进双方深入沟通的目的,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

    疫情时期,线上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无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也无法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老师,因此也很难形成对老师的第一感知,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研究表明,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会大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学《数据结构》前,都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开课前,为了能给学生建立第一印象,同时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其树立学好该课程的信心,专门写了一封《致同学们的一封信》,信中从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希望:一是如何正确看待疫情与学习的矛盾问题。信中提到:“如果有人抱怨:居家学习效果不好,我无法做到全神贯注。我想说的是:这不是疫情的错,不是老师和父母的错,更不是当下这个社会的错。你要相信最终为这段特殊岁月买单的,只有自己。因为时间会公平对待每一个人,因为今天你混了日子,未来日子必然会混于你。”二是对学生提出殷切的期望。信中说:“这个假期,你们一定看到了媒体上报道的一些学生想尽办法排除万难,不畏严寒困苦,在雪山顶、郊野外、房顶上、窝棚中、方舱内,全神贯注,甘之若饴,让人钦佩。我希望,你们是他们,我更希望他们也是你们!”三是增强学生学好《数据结构》课程的信心。信中写道:“多研究相关资源,多听老师的讲解,多看相关视频,多动手实践,你们一定会学好这门课。我也会竭尽所能将本门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大家。”

    正式开课前一周,将信件通过QQ群以及钉钉等社交平台转发给所有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上课前一句箴言”,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

    疫情期间,广大学生为响应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号召,几乎都是深居简出。一方面是为疫情做出应用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带来由于长期缺乏群体的交流而造成的焦虑、烦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数据结构》是学院第三批开设的线上课程,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加上前期学生已经有了近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经历,新鲜感、学习热情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因此本阶段既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认真思索。

    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结合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每次上课前,精心撰写或挑选一段富有哲理的人生箴言放在课件中,并配以学生喜爱的背景音乐(可通过前期与部分学生交流),既能达到舒缓学生的心理,又能降低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同时还能给学生以人生启迪。

    比如某次授课前,以自身感悟“不经意间,夜幕降临,窗外风儿,丝丝寒意,仰望星空,梦想依旧。”勉励学生,不管世事如何,梦想都不要改变,同时还引导他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因为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三、“教学中一段案例”,增强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院提出,“充分发挥学院新工科的优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

    “思政教育”不能偏离专业课程教育的主题,即不能一味地强调“思政”而忽略了知识本身。本学期我面对的《数据结构》教学对象主要为大一学生,前面已开设过《计算机导论》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基础专业课程,具备利用高级语言编写实现简单算法能力,但对一些实际问题分析与求解能力缺乏。由于《数据结构》课程涉及知识点较为抽象,特别是有些算法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目前线上教学又不具备面对面的指导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主动性不足,从而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基于以上分析,在准备课程每一章的知识点相关素材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一是将自身的项目实践经历融入教学中。如在讲解“树结构”时,会引入博士期间的子课题:故障树的计算机程序实现要点。并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为切入点,分析利用故障树如何分析泰坦尼克号失事概率等,二是引入目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并进行梳理加工。如在讲解绪论中数据结构基本概念时,通过引入疫情数据发布系统背后涉及的数据结构,餐饮业中的排队系统等等,使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领域。

    另外,在引用案例时,也会根据学生在网上课堂的听课效果,适时引申到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潜能,特别重要的就是要把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有机融合起来。

    四、“教学后一点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院提出,“围绕双创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更是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仅是老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更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为此,在线上教学后,主要采取如下手段:一是解剖科研项目,划分子课题,引导学生参与。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拔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学后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组建线上学习攻关小组,以团队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如对个别常用算法,比如KMP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Floyd算法等等,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讲解,老师以及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评判,同时引导学生对算法的思想进行剖析,分析其产生的根源。通过这些方式,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当前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的一个着力点,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数据结构》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上述“四个一”的开展实施,将学生的德与智培养有机融合,实现相向而行,产生合力,进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王海涛

    2020.4.17

    © 版权所有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思政专题